教育親子專欄


最近晚上看了一個電視節目,講述一個女兒由細到大都得不到媽媽的讚賞,長大後和媽媽的關係變得疏離,希望透過這個節目讓媽媽明白自己,從而改善關係。我對這個個案有很大的共嗚感,我一樣有一位很傳統的媽媽,在她眼中孩子做得好是應該的,太多讚賞容易讓孩子自滿,不求進步,記得小時候有一次考試成績進步不少,她沒有説甚麼鼓勵的話,只是看著成績表點點頭,真的如節目的主人翁所説:「媽媽沒責罵已是一種讚賞!」。但這樣管教孩子真的可以讓孩子學懂自我鞭策嗎?

我自細便是個十分害羞胆小的女孩,胆小程度可以讓鄰舍以為我是啞的,因為我只敢對家人説話,就算説話都很細聲,而且只會一句起兩句止,因此常惹人誤會,這種性格特質完全顯示在我的皮紋分析報告上。 不同的手指反映不同腦區,而每個腦區有不同的功能,如姆指反映的是精神功能,包括: 人際溝通、管理能力及目標感等; 食指反映的是思維功能,包括: 空間想象、聯想力、邏輯思維及組織能力等。這兩個腦區的發展期在六至十八歲這段時期,而出生後至六歲則會發展體覺、聽覺及視覺功能,這些功能的強弱可分别從中指、無名指及尾指看出來。 一般來説,精神功能的量值都會比思維功能的量值高,原因是精神功能的腦區較大,所以腦細胞量亦相對較多,而我是有别於常人的一羣,我的思維功能是比精神功能高的,因此善於思考,但自信心卻較弱,在我成長的過程中,很多的夢想都會因為想得太多而擱置了,縱使我視聽體的量值高,卻被自信心不足影響下而沒法好好發揮出來,所以到我身為人母後,我較著重培養孩子的自信心。

從我的人生經驗中,發現身邊的成功人士都有一個共同特質,就是他們都是充滿自信的人。沒信心無論做甚麼事都不會成功,但有信心卻是踏進成功路的第一步,而建立自信心的關鍵是由每一個小成功開始,作為家長應多加欣賞孩子的進步,哪怕是一分的進步亦是進步,孩子可藉着父母的認同及成功感而增強自信心,家長亦應避免將兒女與其他孩子或自己作比較,讓孩子感覺到無論他的表現不比其他人好但都被接納,可有利於孩子的心理發展,相信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勇於接受挑戰,遇到挫折亦不會氣餒吧! 學會多欣賞孩子的優點,包容孩子的不足,這樣不但可以增進親子關係,亦可為孩子的自信心奠定鞏固的基礎。